李安昌、曹璎珞教授夫婦
劉波書記、李強副校長看望李安昌、曹璎珞教授夫婦
“我們是貧苦家庭出身,受黨的教育成為大學的老師,希望通過我們的微薄之力助力困難孩子們成長成材……”一位81歲,一位82歲,我校伟德bv退休教授李安昌、曹璎珞夫婦在耄耋之年拿出105萬元積蓄捐贈給學校,通過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“中國礦業大學伟德bv春晖勵志獎學金”。
5月30日上午,校黨委書記、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劉波,副校長、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李強,以及對外合作與發展處、伟德bv相關負責人一行看望了李安昌、曹璎珞教授夫婦,向他們緻以親切的問候,并頒發了捐贈證書。
杏壇耕耘數十載,取得衆多成果和榮譽
李安昌、曹璎珞夫婦均為上世紀三十年代生人。1962年李安昌教授從北京師範大學數學專業研究生班畢業後來校工作,曾任應用數學力學系(部)主任,曾獲四川礦院先進工作者(1977)、江蘇省優秀教學質量二等獎(1990)、校級優秀共産黨員(1996)等榮譽,出版著作5部,發表論文20多篇,獲省部級獎項3項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。李安昌教授是全國第一本《數學手冊》(第二版,197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)的編寫組織者,在全國較早地開展多媒體教學,與夫人曹璎珞教授共同研制了《高等數學》電子教案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,講授的“高等數學”“高等數學方法指導”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。曹璎珞教授從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數學研究生班畢業後,曾在北京師專、教育部師訓司工作,于1966年來校工作,曾獲基礎部先進工作者(1971、1983)、系級教學質量優秀獎(1983)、系級優秀教師(1986)、系級先進工作者(1989)、校級優秀共産黨員(1991)、校級優秀教書育人研究生教師(1991)等榮譽。編寫出版了《計算方法》《高等數學電子教案》等多種教材,講授的“數學分析”“計算方法”等課程深受學生喜愛,參與的科研項目獲得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(1990)。
捐資設獎,助力青年學子奮發圖強
在與劉波書記、李強副校長等人的親切交談中,李安昌、曹璎珞夫婦回憶了過去的從教生涯。談起以往培養的學生,現在取得了優異的成就,夫婦二人倍感自豪。現在雖已退休,但二老仍希望能夠繼續為學校作貢獻。談到捐資設立獎學金的初衷,夫婦二人起初并不願透露姓名進行宣傳,隻希望盡自己綿薄之力助力學校發展,獎勵優秀學生,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。劉波書記表示,李安昌、曹璎珞教授夫婦的善舉具有曆史性意義,是學校教職工捐資助學的榜樣,能夠激發和引導礦大人見賢思齊,弘揚捐贈文化,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,激勵更多青年學生奮發圖強。
生活簡樸,始終心系學校和學生
李安昌教授夫婦至今仍住在上世紀90年代學校建的教職工住宅中,曾兩次放棄去北京生活的機會。二老不請保姆和鐘點工,生活中一切能自己做的事情都堅持自己做。李安昌教授生病住院期間,伟德bv領導想去慰問,都被他婉拒,生怕給他人和學院添麻煩。
李安昌教授愛好廣泛,尤其喜歡動腦,平均每3-5天制作一套PPT學習課件,内容涉及數學、曆史、百科等。曹璎珞教授性格開朗,熱情好客。兩位老人一直心系學校發展,關心年輕教師隊伍建設,關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。2012年5月,畢業季來臨之時,李安昌教授親手制作《春滿校園》PPT為當時理學院全體師生送祝福,在當時理學院引起不小的轟動。
春晖勵志,願學校培養出更多青年人才
李安昌教授坦言,105萬元對于工薪階層來說并不是個小數目,拿出這筆錢,事先征求過子女們的意見,他們都表示非常支持。
依據李安昌、曹璎珞夫婦意願以及與學校基金會達成的協議,學校基金會将捐贈資金中的100萬元作為留本基金,每年利用本金收益定向獎勵伟德bv成績優秀的貧困學生。考慮到2020年初無法拿到100萬的理财收益,二老決定再多出5萬元用于2020年第一次獎學金發放。2019年12月26日,李安昌夫婦與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簽訂捐贈協議,并于當日辦理了轉賬手續。
獎學金名為“春晖”,寓意李安昌、曹璎珞夫婦的愛校情懷以及對教育事業和青年學生的關愛,像春日的暖陽溫暖和激勵着青年一代不斷成長,激發他們在數學專業學習中勤奮刻苦、力争上遊。
獎掖後學,堪稱社會良心、道德模範
兩位老人為中國礦業大學的發展、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貢獻了青春年華、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心血。在崗工作時,他們始終堅守三尺講台,辛勤耕耘,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,受到了廣大學術同行的普遍尊重和老師學子的廣泛愛戴,被評為教育世家。退休之後,他們仍時刻挂念礦大學子的成長成才。兩位老人捐資百萬獎掖後學之義舉為我校教師之楷模,堪稱社會良心、道德模範,體現了兩位老人作為前輩師長們對學校、學院、後學的無私的愛,相信此等大愛一定會感染廣大學子,讓他們學會愛、學會感恩、學會奉獻,激勵他們成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。
新聞來源:羅希 王文龍 許臣攝影:項志國 王文龍
新聞來源: 伟德bv
攝影:
審核: